新闻

首页 > 书记院长说 > 正文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创新多方协同育人模式 培养网络安全拔尖人才

来源: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作者:张仕斌  日期:2023-05-10  审核:张仕斌  点击: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问题,如何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和应用创新能力突出、德才兼备的网络安全拔尖人才是高校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使命。自2009年以来,我院依托国家级/省部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项目,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师资共育、基地共享、技术共研等方面深度融合,形成了“校政企所”多方协同的网络安全拔尖人才育人模式,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已成为国家安全相关部门和知名网安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引起了网络安全行业广泛关注,产生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近年来,学院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工程教育理念,构建了以提高工程实践和应用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基础→综合→研究→创新”四层次课程体系和“目标、组织、保障、管理、评价反馈”五环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培养体系层面解决了如何进一步提高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搭建“政产学研”平台,探索出了一套“横向协同、纵向创新”的“校政企所”多方协同育人模式,建立了一批高水平实习实践基地,打造了“实习预就业”模式,解决了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资源不平衡、就业相关度不高、与行业拔尖人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建立了“3+3”网络安全拔尖人才培养机制,重点推行导师及导师团队制、特色学生团队和多层次国际化交流,营造了富有挑战性、创新型、高素质拔尖人才成长环境,解决了如何培养个性化及特色人才和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问题;坚持立德树人,健全网络安全拔尖人才的人格培养机制,形成了政治觉悟高、法治观念强、道德素养好的“爱党爱国”网络安全育才文化,解决了网络安全类专业“为谁育才”问题。

2.网络安全拔尖人才多方协同育人模式

2.1构建了以提高工程实践和应用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四层次课程体系课和五环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针对如何进一步提高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我院从培养体系层面入手,按照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等有关要求,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具有健康心智体魄、良好人文素养、系统理论知识、扎实工程能力的创新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工程教育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形成了以“理论为基、能力为本、素质为魂、服务为重”为导向、提高工程实践和应用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如图1所示);精心规划了精心规划了公共基础、专业基础、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相关综合、网络安全相关研究、创新创业和职业能力等课程群,形成了以“基础→综合→研究→创新”四层次的、理论与工程实践和应用创新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1网络安全拔尖人才培养方案

2四层次课程体系

为确保网络安全拔尖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出台了一批配套的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构建了学校、学院“两级融通(上下联通互通、政策措施融合)”的评价体系(致力于教学评价(建立教师“教学力”和学生“学习力”评价体系)、教学激励和教学过程管理(对实践性较强课程实施过程化考核和答辩制度),建立了由“目标、组织、保障、管理、评价反馈”五环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如图3所示),为营造开展网络安全拔尖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五环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2探索出了一套“横向协同、纵向创新”的“校政企所”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打造“实习预就业”模式,确保高质量就业

针对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资源不平衡问题,按照“面向国家战略,对接社会需求,质量打造品牌,创新推动发展”专业建设思路,依托国家级/省部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项目,我院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师资共育、基地共享、技术共研等方面深度融合,搭建“政产学研”平台。

4多方协同育人运行模式

“校政企所”遵循共同规划、共同组织、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成果、共担风险等原则,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师资共育、基地共享、技术共研等方面深度融合,用来自“校政企所”的实战项目引领教学,最终实现学生与“校政企所”的无缝对接,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和社会需求的“横向协同、纵向创新”的“校政企所”多方协同育人模式。如图4所示,“校政企所”共同组建二级学院“多方协同”育人领导小组,制定并决策多方协同育人有关事项,搭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构建“校政企所”多方协同育人模式。

5“校政企所”多方协同育人模式

如图5所示,横向协同包括两方面:一是校内协同,在学校教务处协调下,二级学院充分利用校内基础教学和计算机学科的优势,集纳相关平台、课程,将校内资源集中、优化配置;二是校外协同,包括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所合作。在纵向创新方面,围绕如何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和应用创新能力(突出能力本位),借鉴OBE卓越工程教育理念,建立“政产学研”合作的“校政企所”多方协同育人模式。

针对就业与专业相关度不高、与行业高端人才需求不匹配问题,基于“校政企所”多方协同育人模式,聘请了一批“校政企所”兼职导师,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联合建立了一批高水平实习实践基地,打造“实习预就业”模式,确保高质量就业。

2.3建立“3+3”网络安全拔尖人才培养机制,营造了富有挑战性、创新型、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成长环境

针对传统教育模式难以培养网络安全个性化及特色人才和如何拓展网络安全人才的国际化视野问题,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我院建立了“3+3”网络安全拔尖人才培养机制(如图6所示),重点推行导师及导师团队制、特色学生团队和多层次国内外交流。以学生“成长、成材和成功”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因材施教,分层(个性化)教育,全面推行班导师、导师团队和导生制,以项目为驱动,开展以科技竞赛为主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提升学生工程实践和应用创新能力;建立课外学分制度,规划了一系列课外科技活动(如参加教师科研、企业实习实践、科技竞赛、发表论文、申请知识产权等,经考核合格可以获得学分);建立国际访学、参加国际学科竞赛、参加国际会议等多层次国际化交流平台,使学生置身于“政产学研”环境中,营造了富有挑战性、创新型、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成长环境,提升了网络安全人才的国际化能力。

63+3”网络安全拔尖人才培养机制

2.4健全网络安全拔尖人才的人格培养机制,形成政治觉悟高、法治观念强、道德素养好的网络安全育才文化

针对网络安全类专业“为谁育才”的问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依托党建服务中心、教师工作室、科技社团、课程思政等,我院从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强化人才、技术与道德的融合,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思想道德、法律法规等思政教育与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传授有机融合,以鲜活生动的网络安全实际案例为基础,定期开展党建团建、法律法规及典型案件警示教育、技术沙龙、“三下乡”技术志愿服务等活动,健全了网络安全拔尖人才的人格培养机制,形成了政治觉悟高、法治观念强、道德素养好的“爱党爱国”网络安全育才文化(如图7所示),有力促进了网络安全拔尖人才工程实践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7 网络安全育才文化

3.取得成效

3.1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成绩显著

教师自觉践行OBE卓越工程教育理念,积极主动开展教改研究与实践,乐于担当学生导师,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

8教改论文(部分)

我院信息安全专业于2013年获批四川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于2017年获批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信息安全专业于2018年获批四川省普通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于2019年获批四川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于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年均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如图8所示),承担的《应用密码学》《无线网络与网络编程技术》《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等12门课程入选精品在省级线开放课程、应用型示范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一流本科课程、1个“应用密码学及其应用课程群”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申报教改项目60余项(立项51项,省部级以上25项),获教学成果奖近10余项(省部级以上6项),出版了网络安全拔尖人才培养系列教材35本(如图9所示)。

9网络安全拔尖人才培养系列教材(部分)

吴春旺、王祖俪、陈丁、杨帆等青年教师在全国及省级教学竞赛、指导学生科技竞赛中获优异成绩,有10余名教师分别获得“青年教师教学奖”“优秀教师”“优秀指导教师”“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和“教学质量奖”(如图10所示)。

10教师的获奖证书(部分)

3.2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上升,学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全面增强

学生年均获知识产权授权40余项(专利近10项、软著30余项,如图11所示)、发表论文20余篇(如图12所示)、获科技竞赛奖40余项(国家级一等奖近10项、省部级一等奖20余项,如图13所示);获创新创业项目30余项(省部级以上10余项),参与教师团队科研项目200余项。2017、2018、2019和2020届毕业生平均薪水达9000元/月以上,就业率达95%以上,网络安全相关行业就业率92%以上(数据来源于三方协议统计)。

11学生所获的知识产权证书(部分)

12学生发表的学术论文(部分)

13网络安全学科竞赛获奖证书(部分)

3.3可复制、极具推广价值的拔尖人才培养经验引起强烈反响

教师年均在全国教育教学改革论坛及研讨会上做经验分享近10余次(如图14所示),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共建四川省网络空间攻防对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网络犯罪侦查协作联合实验室、网络安全服务校外实践基地、成都商用密码技术研究院、四川省(成都市)保密教育实训平台和四川省网信人才培养基地等实习实践基地近30个(如图15所示)。

14教育教学改革论坛及研讨会经验分享现场(部分)

15与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的实习实践基地(部分)

成果实施以来,先后接待上海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吉首大学、甘肃政法大学等四十余所高校交流学习,部分学校借鉴了本成果(如图16所示)。

16成果应用证明(部分)

3.4改革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新华网、封面新闻、搜狐网、成都晚报、安全周报等媒体报道本成果的人才培养成效200余次,引起了社会各界及网络安全行业的广泛关注(如图17所示)。

17媒体采访(部分)

上一条:统计学院:推进第二课堂建设 打造人才培养“新引擎”

下一条:文化艺术学院:发挥学科交叉特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闭

航空港校区 |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邮编:610225 |电话:028-85966502

龙泉校区 |成都市龙泉驿区阳光城幸福路10号 |邮编:610103 |电话:028-84833333

版权所有 ©2021-2023  122cc太阳集成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0991号蜀ICP备05006389号-1CA230000000401795880001